台灣的金融市場發展到今天,大致上可以分為直接金融市場和間接金融市場。間接金融市場進行交易的是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存貸和一年期以上的長期存貸,它們都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做新台幣,另一個是做外幣,主要是美元和日元。
台灣的直接金融市場大致可分為短期直接金融市場和長期直接金融市場。短期的直接金融市場稱為貨幣市場。在台灣,貨幣市場又分為四大項。第一項是銀行之間的拆借。第二項是銀行間的存貸。第三項是歐洲美元市場。歐洲美元是一個專有名詞,它的産生還有一段故事。二戰後,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龍頭,外國公司紛紛去美國融資,這就造成美國國內利率升高而影響了其産業的發展。對此,肯尼迪總統實施了很多管制,特別是加強稅收,這就使得在美國本土進行美元交易的成本升高。而在60年代,由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如日本和德國的國際公司集累了很多美金,因此人們就慢慢離開美國市場,把這些資金集中在英國倫敦進行美元交易,進而形成了歐洲美元市場,演變到現在特指境外美元、境外日元的交易市場。台灣從90年代,其外匯存底就沒有增加過,一直在1000億左右徘徊。而民間的外匯存款不斷在增加,保守估計能達到4、500億美元。台灣當局為了利用民間這些鉅額的美元,一直想發展這個市場。第四個部分是台灣的一個獨特的市場,稱為票券市場。這個市場很大,每天的交易金額平均達到2500億的新台幣。票券市場也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為承兌匯票;第二為商業本票,它分為兩種CP1,即已經有交易的商業本票,另一塊為CP2融資性商業本票,它佔這2500億的大部分;第三塊是國庫券;第四塊為可轉讓存單。
長期的直接金融市場稱為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由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組成。李教授重點介紹了台灣的債券市場。台灣債券市場基本包括四類債券,第一類是政府債券,即由「中央政府」、「省政府」發行的債券。截至1999年底,「中央政府」債券流通餘額約為1.18兆元、省市政府債券則約為6300億元。至於發行額,「中央政府」公債一般平均每年發行額約在1500億至2000億元,預期往後政府債券的發行額會比這個數字高。第二類是金融債券,即由專業銀行發行的債券。從2000年11月開始,商業銀行也可以發行金融債券了。第三類是公司債,即由公、民營企業發行的一般公司債和可轉換公司債。公司債券流通餘額約為6000億元。從發行額方面看,公司債每年波動頗大,多時高達2000億元,少時則為1000億元,預期今後公司債發行額看漲。最後一部分是外國債券。外國債券市場較小,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外國公司到台灣島內以台幣計價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主要是以台灣當地投資人為目標。另一種是外國人到台灣以美元和日元計價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並不是以台灣島內的投資人為目標,它可能在全球同時發行。
當前看來,台灣的債券市場是有隱憂的。從數據上看,台灣的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的比例是3:7,而美國為6:4,並且台灣在這3成的直接融資的資金中,有85%來自於股票,債券融資量非常小,佔總融資額不到5%。並且在這5%中,有4個百分點來自於政府債券。也就是説企業直接發債融資的比例不到1%。它反映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台灣的企業非常傾向於通過銀行系統融資,其次是股票上市,它們最不願意用自己的信用作擔保直接在債券市場上發債融資。這一方面説明台灣的債券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説明台灣的企業過於依賴銀行系統,聯絡到亞洲金融危機和日本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源於銀行系統的問題,這就不能不使人們對台灣企業的這種融資結構表示擔憂。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係教授 李賢源 講座摘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